何謂長樂?
曾無數次在熱劇中聞及長樂。長安城,長樂宮、未央宮、建章宮,謂之漢三宮,不可謂不華美。后世人用這三座宮殿,尤其常以“長樂未央”代指華美的建筑物。
西漢宮殿是漢帝國統治中心,以“長樂”為宮名,為帝王自我激勵的“君與臣民長和”之愿望。時光幾經沖刷,我們今天要走近的這個“長樂”,地處祖國東南一隅,是始于唐武德六年(公元623年)設縣的長樂,取長安久樂之意。
繼9月22日的永泰后,10月14日,由福州市委宣傳部、市委統戰部主辦,福州市網信辦承辦的福州市網絡自媒體縣區行第二站來到長樂。包括藍房君在內的20余名福州網絡大V、自媒體代表人士深入長樂感受別樣長樂,福州大樓市號“唯二”大V參訪。
“發現更美好的福州”,尋訪如此有味道的榕城,這一站:長樂的長樂未央。
大圣天馬 長樂鶴上
長樂鶴上岐陽,山腳下有一清代民居建筑群,因建筑內圍有九塊馬形巖石而得名,俗稱“九頭馬”。由清代富商始建于清嘉慶年間(1796年),最后一座成于清同治十一年(1872年),占地面積1.5萬平方米,五列各五進、二十五落廳的恢弘民居,東西寬、南北深各120米,而如今得以保存的有二十二座。
為何有這別出心裁的圍“馬”建筑?傳說,當年齊天大圣大鬧天空時,從天廷偷得駿馬九匹,曰:楚騅、龍驤、黃騮、絕影、閃電、忽雷駁、黃驄驃、宛天馬、九花虬,放養在鶴上的岐陽一帶,大圣隨唐僧西去取經后,九匹馬四處游蕩,時常奔馳在鶴上的沙京平原,踐踏莊稼,禍害鄉里。后為高僧百丈懷海禪師收服,幻化為九塊石頭。有風水大師曾言,若能在能依這九塊巖石建造住宅,就會旺極家業。
如今,行走在九頭馬,會很快找出散布于古民居內外的九塊巖石。其中巨大的一塊就在稱為“得月樓”的養魚池邊。還有一塊巖石身上留有腳印,傳說是被高僧百丈懷海禪師收服時留下的印跡。
南面中列墻額開設13個燈窗,懸掛宮燈照明
5列建筑體中,都是單獨成弄的,各列之間,還有寬約80厘米的串心巷,該小巷起防火作用,但同時又有框門列列相通。民居四周有6米高的圍墻,開放十多個門洞,設有望樓、槍眼。每列南面正中各設大門一扇,每逢紅白喜事,每落大門、屏門、廳門一路洞開,一眼望支,五落看到底,十分壯觀。
列間隔著防火墻、夾弄,有框門相通
讓人不無驚艷的是,九頭馬的大小講求變化,或平面布局變,或高低變、大小變、主次變,達到建筑藝術與便利生活的完美結合。在大小上,各座廳堂的結構有“四扇三間”、“六扇五間”、“八扇七間”、“十扇九間”,其中,“六扇五間”和“八扇七間”結構屬于豪華型,無論是亭、臺、樓、閣、軒、榭、廂都相當精致。無疑,豪華構屬的空間屬于主人使用,“十扇九間” 及“四扇三間”顯得簡陋許多,為仆人及長工們所用。
即使不懂建筑藝術,也會被華麗的天花藻井所吸引
九頭馬在建筑上的另一大特色是門窗及戶扇、插屏以及立柱所墊礎石等無處不在的雕刻藝術。藻井形式多樣,有單層、雙層、多層,方形、圓形、多角形。廊軒企蓬、穿鼻、距花(替木)、懸鐘、斗拱、插屏、門窗戶扇……幾乎無處不雕。雕刻的形式有淺雕、浮雕、鏤空雕、雙面雕,陰刻、陽刻、鑲刻;內容有自然物、民間戲文典故、三教九流故事。許多作品把詩詞歌賦、金石書法、繪畫雕刻諸多藝術形式有機融為一體;有的利用不同木材的不同顏色,搭配成各種花窗圖案,甚至把木頭天然的蛀傷結疤融入構圖,表現瓜果蟲眼或老藤枯木,妙趣天成。
坐標:自駕:距福州市區約40公里,市區-沈海高速(莆田/長樂機場方向)-營前出口-轉S203,到鶴上鎮-鶴上中心小學,九頭馬景區就在附近
極易迷路的古村 深藏“江南第一滿族村”
閩海壯闊宏深,近代史上,福建水師赫赫有名,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。不過,你可知,“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”,是當時全國沿海四大水師旗營之一,比馬尾的福建水師還早了151年。
清雍正六年(1728年),鎮閩將軍阿爾賽奏請朝廷從漢軍八旗的鑲黃、鑲白、正藍、正白四旗中抽調513名官兵攜眷進駐琴江,圍地筑城,建立“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”。琴江滿族村位于福州閩江口15公里處,是福建省唯一的滿族聚居村。流經這一段的閩江宛如一把古琴,故名琴江,為古代控馬江衛省城的重要港口。
這個面積不足一千平方米的古村,水師旗營布局相似太極八卦,故又稱“旗人八卦城”,也因此擁有著迷宮一般的神秘。琴江村有12條主街道,每一條主街道,又分出許多小巷。在這些街與街,街與巷,巷與巷之間,形成了無數的交會點。令人稱奇的是,在每個T字路口的交會處,都建了一道廟宇,這些廟宇阻擋了前方道路的視線,在視覺上形成了被堵的假象,實為暢通的路,讓人誤以為是死角。
另一方面,整個琴江村回字形的布局,又使街巷縱橫交錯、四通八達,毫無規律可循,再加上所有建筑風格相同,大同小異,不仔細辨認和記憶,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。
琴江村不僅是一個軍事堡壘,而且在中國近代戰爭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落,在鴉片戰爭、中法馬江之戰中,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迷宮型建筑布局與沼澤地選擇,均是為戰爭準備。
這里滿是老宅子,時光是靜止的。走在“旗人街”,透過官宦世家那扇緊閉的雕花大門,恍若走入一段歷史。琴江旗營里的兵房全部是單層木結構的,既是營房又兼民宅。這些營房與東南民居明顯不同的就是它的門。兵營臨街分為四扇門、六扇門,六扇門為官宦之家。四扇門左右為單扇門,正中為雙扇門。正中的門上還統一套一扇高4.7尺,寬3.6尺的方門,上端有幾個鏤空的小窗,謂之“定心門”,也稱作“六離門”。“定心門”只有婚喪時才打開,平常都是大門緊閉。
這里是琴江,中國至今惟一家家戶戶保存有“六離門”,以示“永不投降”的村莊;中國惟一一個270多年間村民曾參加中國所有跨海作戰的村莊;中國東南惟一保存完整的滿族村,至今仍沿用滿洲話,成為福建惟一的“北方語言孤島”。
坐標:琴江滿族村,距長樂城區4公里。自駕:福州市區—下高速,往長樂市區方向走,到長樂市區大轉盤處往華能電廠方向行駛約10公里左右即到。